新闻中心

我院陈刚教授在安徽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建言献策

日期:2025-01-24浏览:

    近日,我院陈刚教授作为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在安徽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建言献策,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其中人民日报人民数字联播网全文报道如下:

两会声音|做好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利用这篇大文章 “一村一品”塑造到“多村多品”呈现

——访安徽省政协委员陈刚

    安徽省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拥有数量众多的传统村落。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这些传统村落应担当起积极的示范及引导作用。“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是一篇大文章,如何做好这篇文章?需要在风貌保护、文化传承、空间利用、功能再生、遗产活化、创意策划等方面深入探讨,久久为功。同时,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要齐头并进,确保措施落地生效。”在今年的安徽省两会上,安徽省政协委员、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从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千万工程”和美乡村建设,我国的乡村建设一直在有序推进,并逐步深化。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受到了主管部门、设计界与业界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当前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生态改善、产业导入、业态融合、文化传播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然而,已有的实践和现状也促使我们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

    如何防止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过程中出现“千村一貌”的现象,促进乡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陈刚建议,从理念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应做到四个避免:避免乡村风貌同质化、避免乡村建设都市化、避免乡村业态重复化、避免乡村人口空心化。

   随着当前文旅融合发展和全域旅游工作的推进,传统村落迎来了保护与利用的黄金时期。陈刚认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总体来说包括十个维度,即历史文化维度、保护修缮维度、工程设计维度、安全检测维度、活化利用维度、数字技术维度、产业业态维度、文旅策划维度、文化创意维度以及品牌传播维度。这十个维度各具内涵,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谈及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时,陈刚提出了从“一村一品”到“多村多品”的概念与创意。陈刚强调,要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必须具备“一村一品”的理念追求。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五个要”:一要保留自然、文化、风貌的底色;二要找准业态、产业、产品的切入点;三要确保集体和村民能够主动参与并从中获益;四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青年返乡创业政策;五要构建整体协同、永续发展的良性机制。通过这些措施,最终达到塑造“一村一品”乃至“多村多品”的目标。

    陈刚表示,从“一村一品”的塑造到“多村多品”的呈现,发挥“多村多品”的集中效应,以及自然风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系统表达,是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由“单个村落保护”向“集中连片保护”过渡的体现,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传统村落的区域联动需要完成连片村落或邻近村落资源的聚合、风貌保护的整合、产业发展的联合以及业态运营的结合。这四个“合”是传统村落实现“多村多品”呈现的核心要点,也是避免同质化现象的有效方法,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

    “在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利用的全过程中,无论是‘一村一品’的塑造还是‘多村多品’的呈现,我们都必须深入思考和回答好以下八个关键问题:即如何挖掘特色、如何导入产业、如何塑造风貌、如何融合业态、如何保障资金、如何让村民受益、如何实现运维有效以及如何传播文化。”陈刚委员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