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合工大学子的创意设计作品荣获全球大奖
让老厂房留住城市记忆
合工大学子的创意设计作品荣获全球大奖 他们希望这样的构想能变成现实
新安晚报讯(周慧 记者 钟虹)芜湖路上的美菱厂,长江路上的芳草两面针牙膏厂、元件五厂,望江路上的合力叉车厂……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老厂房或搬迁,或拆建,合肥的老工业记忆正逐渐消逝。
“这些都是有故事的地方,我们希望能留住这些历史文脉和城市记忆。”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学子的吴一柯、郑玖胜、李超、郭翰宸把合力叉车厂改造成文化创意园的设计作品,荣获全球大奖。
灵感源于老人的感慨
今年5月19日,合肥“老地标”合力大厦爆破,这栋承载着合肥老一辈工人集体记忆的大楼在浓烟中与这座城市告别。
“我们设计之初的灵感来源,就因为一名老人的感慨。”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大四学子吴一柯告诉记者,他们去叉车厂场地调研测量时,遇到一对老夫妇。当时这块地正在拆迁,比较破败,但老厂房的骨架还保留着。
“他们以为我们是拆迁的工作人员,就上来询问这个厂房是否能保留?”吴一柯说。当时老人就感慨了一声,“多好的东西啊,保留下来多好。”而这句感慨,让他们陷入思考。
“这些都是有故事的地方,保留下来就是保留他们心中的记忆。”吴一柯说,为此团队以“连接时间脉络的‘记忆’”为主题,对叉车厂进行构思和改造。
一条路串起不同记忆
“由于这块地紧邻高架桥,所以我们在地的周围设计了一个景观带,这也形成了一个绿色屏障。”吴一柯说,主路贯穿整个空间,一条线串起了不同的记忆。
”场地分为三个部分,每个场地的定位都能唤起不同人不同的记忆。”吴一柯说,这块地以前曾作为农业用地,为此第一部分就是农业回望区。在这个板块,可以打造别样的农业景观和乡土景观,比如建设一个采摘坪,或种植麦子、水稻等,人们漫步其中,可以寻找到儿时的乡土记忆。
“第二个部分是工业继承区。原有工业厂房废旧材料较多,可以保留原有厂房的骨架,通过艺术加工,将废旧的钢材打造成景观雕塑,把废旧的墙砖用来铺路。”吴一柯说,老厂房将在改造中“延续生命”,再增加一些休闲平台,让这里更富有文化艺术性,“这里有一代人奋斗的印记。当人们来到这里,看着这些留存的工业遗迹,会回忆起曾经的工作和生活,衍生一份怀旧的情怀。”
“第三部分是信息科技展望区,这片区域做的是对未来的展望。”吴一柯说,叉车厂附近有中国科大、安徽建筑大学等高等院校,第三个板块可以放置一些能体现现代科技的设备,展望未来这座城市的发展,对孩子们也有教育意义。
创意作品获全球大奖
“如今叉车厂大部分地都已经被拍卖了,只留下一小部分。”吴一柯说,每座城市都有属于它的老工业记忆,而如今越来越多废弃的旧工业厂房所蕴含的价值正在被发现并加以改造利用。对叉车厂老厂房的改造是他们一个美好的构想,虽然这个构想不能运用到这块土地,但合肥还有其他老厂房,希望这样的设计能从梦想走进现实。
记者了解到,这项富有创意的作品在日前举办的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艾景奖)中荣获优秀奖。据悉,艾景奖是一项面向全球景观规划设计教育机构和设计机构的核心赛事之一,共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几百所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报名参赛的作品达8600件。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学生在大赛中喜获本科组金奖1项、铜奖1项、优秀奖4项,成绩在所有参赛高校中位于前列。
原载于《新安晚报》2015年12月24日A12版
http://xawb.epaper.ahwang.cn/html/2015-12/24/content_365347.htm?div=-1
【中安在线】合工大斩获2015艾景奖国际园林景观大赛金铜大奖
中安在线讯(记者 完颜华杰)12月23日,在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内,2015艾景奖部分获奖作品在此公开展出,两支获奖团队的代表也在现场解说了他们有关合肥本土的作品——“合肥老叉车厂理想化改造”和“长临河玉带河景观的规划设计”。
据了解,艾景奖(Idea-King)是在中国教育投资集团大力推动下,由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ILIA)发起主办,设立和打造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创意设计专业展会和专业大奖,旨在奖励对景观设计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设计师及设计机构,同时打造一个源于东方,面向世界的最佳交流平台。
在11月7日至8日举办的艾景奖·2015第五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中,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学生喜获本科组金奖1项、铜奖1项、优秀奖4项,总成绩在所有参赛高校中位于前列。其中,《逃跑计划——广州南沙某地块景观设计》作品获金奖,这也是合肥工业大学首次获得金奖;合肥老叉车厂理想化改造”和“长临河玉带河景观的规划设计”分获优秀奖和铜奖。
建筑与艺术学院城乡规划系副教授顾大治称,本次大赛中的作品体现出了学科交叉的成果,且能够获得大奖也与学院对本次大赛的重视有很大关联,“以往几届都是学生们自主参赛,这一次比赛学院安排了老师全程指导。”
合肥老叉车厂改造:保留老合肥记忆
现场,“合肥老叉车厂改造”团队队长吴一柯同学介绍了该作品设计的灵感来源:
“在合力大厦爆破之前,我们去附近看到周边的一户居民家门前有块自留地,一位老人家正在种菜。”在交谈中,附近居民还表达出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够留下叉车厂,保留对老合肥的记忆。“这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于是我们在讨论后决定,要在作品中呈现这份记忆,留下合肥人对叉车厂的怀念。”
“成都红色记忆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并且真的运用到了实处,留住了老成都的印记。”顾大治表示,老叉车厂改造虽然只是一个案例,且该地现已被开发商拍去,但同学们所表达出的创意想法,或许会在将来被应用于现实。
长临河玉带河景观规划:“主要看心情”
“城市生活让我们疲惫、感到迷茫时,来到这里,首先入目的是一片青葱树林,置身其中仿若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往前走几步,面前出现泥潭、滑梯、涂鸦墙,我们玩滑梯,砸水球,情绪得到释放;沿着小道,我们来到环境清幽的交谈、冥想场所;最后,我们看到宽阔的巢湖水面,高立的古塔,还可泛舟湖上……”许晓迪同学描述的画面是《“放慢城市的脚步”——乡野舒压园》这一作品的虚拟场景,该作品荣获2015艾景奖铜奖。
据许晓迪介绍,她和团队的成员们借长临河古镇这一实际场景设计出的作品,表现出的是一种人性关怀,“从人的角度出发,关注人的心理。”据悉,为了探求人们的心理活动,许晓迪还特地请教了心理学家,查阅大量的相关书籍,希望能够让长临河古镇释放人们心中压抑的情绪。
原载于中安在线2015年12月24日
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15/12/24/007146486.shtml
【万家热线】2015艾景奖合工大获奖 作品将合肥老叉车厂构想成展馆
万家热线讯(记者高诚)“半人高的苇草在风中摇晃着,人们在展区里看到了这片土地对农业的记忆……”12月23日,在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馆内,2015艾景奖部分获奖作品在此公开展出。两支获奖团队的代表在现场解说了他们的作品——合肥老叉车厂理想化改造和长临河玉带河景观的规划设计。
2015艾景奖合肥工业大学首次获得金奖
艾景奖(Idea-King)是在中国教育投资集团大力推动下,由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ILIA)发起主办,设立和打造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创意设计专业展会和专业大奖,旨在奖励对景观设计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设计师及设计机构,同时打造一个源于东方,面向世界的最佳交流平台。
据了解,在11月7日至8日举办的艾景奖·2015第五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中,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学生喜获本科组金奖1项、铜奖1项、优秀奖4项,总成绩在所有参赛高校中位于前列。其中,《逃跑计划——广州南沙某地块景观设计》作品获金奖,这也是合肥工业大学首次获得金奖。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顾大治称,本次大赛中的作品体现出了学科交叉的成果。“建筑、规划、景观,这些不同专业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作品。”
此外,他表示,能够有作品获得金奖,也与学院对本次大赛的重视有很大关联。“以往几届都是学生们自主参赛,这一届比赛是学院有组织地安排了老师全程指导。”
学生作品一:合肥老叉车厂改造,意在“保留记忆”
在他们的图纸上,绘有金黄麦田、绿色植被、红色框顶;在他们的构想中,合肥老叉车厂的土地上将并存着合肥这个城市对农业、工业的记忆,也将展现对未来科技的展望。在他们的理想化改造计划中,合肥老叉车厂将成为一座承载人们记忆的展览馆,因其地理位置处于中科大、安建大等高校周边,更具有教育示范意义。
12月23日下午,2015艾景奖优秀奖代表作品《连接时间脉络的“记忆”·合肥老叉车厂的改造》主创人员吴一柯同学介绍了该作品设计的灵感来源——在确定以叉车厂这一实际场地的改造作为作品主题后,团队4名同学曾不下10次的去往合肥老叉车厂附近实地探访。
“那还是在老合力大厦爆破之前,我们去附近看到周边的一户居民家门前有块自留地,一位老人家正在种菜。”吴一柯称,交谈中,居民还表达出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够留下叉车厂,这深深地打动了他和他的伙伴们。“于是我们讨论后决定,我们要在作品中呈现这份记忆,留下叉车厂的印记。”
“但这份作品是一株鲜艳的理想之花,它的现实意义是受到一定限制的。”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顾大治表示,老叉车厂改造只是一个案例,在这份案例中,同学们所表达出的创意想法,或许会在将来被应用于现实。
学生作品二:长临河玉带河景观规划,打造“心灵栖息地”
“城市生活让我们疲惫、感到迷茫时,来到这里,首先入目的是一片青葱树林,置身其中仿若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往前走几步,面前出现泥潭、滑梯、涂鸦墙,我们玩滑梯,砸水球,情绪得到释放;沿着小道,我们来到环境清幽的交谈、冥想场所;最后,我们看到宽阔的巢湖水面,高立的古塔,还可泛舟湖上……”
许晓迪同学描述的画面是《“放慢城市的脚步”——乡野舒压园》这一作品的虚拟场景,该作品荣获2015艾景奖铜奖。
团队指导老师张娜评价称,许晓迪和她团队的成员们借长临河古镇这一实际场景设计出的作品,表现出的是一种人性关怀,“从人的角度出发,关注人的心理。”
原载于万家热线2015年12月23日
http://365jia.cn/news/2015-12-23/03C4B15785DDB51B.html